图片取自——TARGET电子杂志12月刊“卷首语
TARGET杂志出品人:张勇先生
岁末时分,TARGET隆重推出了“2014年度目标大赏”,在业界获得了广泛的反响和良好的口碑。本年度的“目标大赏”在盘点2014年奢侈华物的同时,我们也提出了一个问题——“奢侈是什么?”近百位生活品鉴家、明星、艺术家、名流、奢侈品专家以及奢侈品牌高层就这个问题,与我们共同分享了他们心中的“奢侈真谛”。
我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观点,我认为“奢侈”与金钱无关。
“奢侈”一词来源于《国语·晋语》:“及桓子,骄泰奢侈,贪欲无艺,略则行志。”意思是过分追求享受,带有明显的贬义。不过随着时代变迁,如今“奢侈”一词即使不能算是褒义,也绝对算一个中性词。而英文的“奢侈”(Luxury)最初就带着一丝美好的含义—它源于拉丁文的“光”(Lux),因此,奢侈品应是闪光的,明亮的,令人愉悦的。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(Comité Colbert,英文译为French Luxury)的中国代表刘钊先生曾跟我说起:该协会在寻找恰当的中文翻译时,觉得译成“奢侈品”与本意有些相悖,最终才确定使用“精品”这个词。
奢侈,可以指奢侈的体验与感受,也可以指奢侈品。先说说“奢侈”。它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与体验,与时间和空间相关,也与情感和精神相关。古代,人们在冬天采集大冰块,存在地窖里。等到炎炎夏日,取出这些冰块放在室内,就能享受清凉—这在当时是仅属于王公贵族的特权享受,可谓“奢侈”。而如今,夏天享受凉爽的室内环境,早已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。沙漠中的水源弥足珍贵,而在城市里,市政用水充足,让你使用起来毫无压力—这是在不同空间下,“奢侈”一词的转化。除了时空的变化,在精神和情感方面亦是如此。奢侈的感受来自精神的满足和情感的付出,缺之何以谈奢侈?奢侈也并非浪费,我认为,两者是对立的词语。前者是因为稀缺,让使用者万分珍惜,而后者则是因为数量巨大,让使用者可以不加节制地肆意消费。本期,艺术家蔡志松接受TARGET采访时的一句话我很喜欢:“不奢侈,就是浪费。”
再来谈谈更具象的“奢侈品”。奢侈品指的是极其稀缺的物件,选用的材质和工艺都无比精良,物件之外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、情感底蕴。有些奢侈品以商品的形式来呈现,可以用价格来衡量,是对该物品商品属性的评定;有一些则不是商品。同样的,奢侈品也是与时间和空间、精神和情感有着很大的联系。
例如,饮用水在平日是司空见惯的。但如果你是一个在沙漠里的徒步者,面临水源枯竭的境况,此时如果能有一瓶水出现,它毫无疑问是“奢侈品”。此外,如果一瓶水是采自南极几千年的冰川,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运到内陆地区,也就成了一种奢侈品,给人极致的享受。
除了时间与空间,关乎精神和情感的属性,也让奢侈品成为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关键。无论是从制造者还是享用者的角度,都是如此。例如,有一颗GIA最高标准的钻石,经过大师的巧妙切割,成为一枚熠熠生辉的钻戒,这当然是一件奢侈品,但从消费者的角度,如果你戴着它,并没有感觉到愉悦,反而视其为一种累赘和负担,那它对你而言也不是真正的“奢侈品”。同理,一支顶级红酒放在桌上,你喝下了,但事后,你并没有留下对当时品酒体验的美好回忆,那你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享受。
无论是一段“奢侈”体验,还是一件具象的“奢侈品”,都是极富个人情感色彩和主观认知的。它们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,是关于“时间和空间”“情感与精神”的事物。金钱,只是对奢侈品所含商品属性的一种评定,它从来都不是衡量“奢侈”或“奢侈品”的标准。
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,未经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、链接。